首页 > 本系简介 > 科研平台 >

本系简介
本系概况
组织机构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科研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智能系一直以来就很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也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先后建设有三个平台:
(一)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
  2003年,我们借助厦门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建立了一个跨专业的校内科研平台——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该中心挂靠智能系,联合了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外文学院等校内从事语言研究的相关单位,是一个跨系科、跨专业,以语言信息处理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中心下设三个研究室,第一研究室设在智能系,以机器翻译、语料库技术研究为主;第二研究室设在中文系,以词汇计量、中文语料库研究、方言研究为主;第三研究室设在海外教育学院,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语言技术中心的目标是建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及应用语言学相关学科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的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整合了我校语言研究与语言信息处理相关学科的力量,建造了一个跨学科发展的大平台,形成信息学科与语言学科交叉的新增长点,使我校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对语言研究与语言信息处理提出的新要求。
(二)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我们获批建设了“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围绕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信息技术与系统的开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中文信息处理。主要围绕着多语种机器翻译展开研究,涉及自然语言分析与生成算法;多语种机器翻译方法;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大型语料库构建技术等核心问题的研究。(2)中医信息处理。主要围绕着构建信息化中医诊断的智能方法体系展开研究,涉及中医诊断认知逻辑及其软计算实现、中医智能专家系统的构成技术、中医海量知识的数据挖掘技术、中医四诊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技术、实用中医信息系统的开发等。(3)数字化中国人器官建模仿真及其临床应用。主要涉及中国数字人虚拟眼建模与手术仿真、数字化虚拟肝脏与手术仿真、鼻咽癌诊断与治疗的虚拟仿真系统等。
(三)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在“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和“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两个平台的基础上,2009年6月我们又获批建设“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围绕着仿脑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将集中在:(1)人工大脑。主要开展人工神经网络、进化计算、人脑结构体系的工程模拟、脑机接口等方面的创新研究;(2)仿脑计算。主要基于目前先进计算方法,如量子计算、基因计算,与传统的软计算方法与非经典逻辑相结合,开展有关模拟人脑的意识、认知、情感、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创新研究,为智能系统提供先进的新方法;(3)智能语言处理。引入情感计算、隐喻计算、语义本体等研究,开展新型的自然语言分析和生成算法、先进机器翻译技术、情感化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人机对话系统和多语种机器翻译系统之中;(4)视听感知。主要是相关的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通过引入情感计算、注意模型、视觉觉知计算方法,发展主动视觉计算的新方法与技术,并广泛运用到图像获取与分析、视频目标识别与跟踪的研究之中;(5)机器人及其行为控制。主要涉及新型的智能系统构成技术、涉身性环境交互处理方法、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类人机器人的行为控制模型、多智能体的协同处理、机器人及其软硬件接口等方面的研究内容。经过两年的建设,2011年12月7日,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并于2012年1月正式授牌建设。

一个研究所:
(一)人工智能研究所
  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一个以实用智能技术研究为主、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于一体的研究机构。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首任所长是厦门大学兼职教授,闽籍科学院院士高庆狮教授,现任所长为史晓东教授。本研究所面向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利用人工智能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逐渐确立了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多媒体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
  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已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点和硕士点两个层次。历年来,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目前在校博士生30多名,硕士生100多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研究所现有教师20多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博士17名,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实力。欢迎有志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学子前来本所深造,也热诚希望与社会各界进行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与开发。

三个研究室:
(一)智能多媒体技术实验室
  主任:纪荣嵘 教授
  副主任:苏松志 助理教授
  详见:http://imt.xmu.edu.cn/
(二)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主任:史晓东 教授
  副主任:苏畅 副教授
   主页:http://nlp.xmu.edu.cn
  自然语言处理是目前信息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一。厦门大学自1980年代开始,就在李堂秋教授带领下开展机器翻译研究。经20年的积累,目前形成了一支拥有2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3名助理教授的学术队伍,在多语种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基础研究、信息检索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优势和知名度。
  在多语种机器翻译研究方面,我们开展了汉语和英、法等多语种间的双向机器翻译研究,得到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和1项重大横向项目的支持,并取得了系列理论和应用成果:在《INFORMATION》等刊物及本领域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所研制的规则机译系统是国内速度最快的翻译系统,在863评测中名列前茅;推出了多款嵌入式翻译产品,包括国内第一个翻译手机。
  在自然语言处理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进行了分词、命名实体识别、句法分析及词对齐等多项研究,在《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等刊物及本领域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形成了一系列实用基础系统,在国内外相关评测中取得好成绩,如汉英词对齐系统在2007年词对齐测评中获第1名;汉语句法分析器在2009年中文信息学会句法分析评测中获第2名。
  在汉语隐喻计算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汉语隐喻计算释义方面的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在《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建立了第一个汉语隐喻理解的计算系统。
  在信息检索方面,我们开展了跨语言检索、文本关系挖掘、文本信息抽取、博客评论抽取等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和多项横向项目,在《软件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三)仿脑智能机器人实验室
  主任:周昌乐 教授
  副主任:潘伟 教授
  http://bliss.xmu.edu.cn